top of page
搜尋

睡眠與失智症的關係

一篇剛發表在《Neurology》期刊的研究追蹤了733位平均年齡83歲、沒有失智症或輕度認知障礙的女性,觀察五年間睡眠模式的變化與失智症的關係。


結果發現:


1. 白天嗜睡情況持續增加的女性,發生失智症的風險高出一倍。

2. 有趣的是,夜間睡眠品質或時間下降,卻沒有明顯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3. 睡眠模式穩定或略有改善的族群,失智風險最低。


這代表,白天嗜睡的增加可能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大腦的功能正在悄悄改變。這並不是說「睡得多會導致失智」,而是白天過度想睡覺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之一。


因此,如果你身邊年長的女性家人,最近白天開始頻繁打瞌睡,可能需要更積極地注意她的認知健康,並尋求專業評估。


研究者也強調,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深入了解睡眠與失智症之間的連結。不過現階段,我們先提高警覺、多注意家中長輩的睡眠改變,就是保護她們健康的重要一步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為什麼有時你感覺不到疼痛

最近門診遇到一些患者,他們跟我分享某些情況下明明受了很嚴重的傷,卻當下感覺不到疼痛,等事情過後才發現自己受傷了,感到非常驚訝。 這樣的現象,其實早在二戰時期就被軍醫 Henry Beecher 注意到了。有些士兵在戰場上受了極為嚴重的傷,甚至失去了部分肢體,卻一點也感覺不到...

 
 
 
tPBM治療病理性恐懼與強迫症

[臨床筆記] 昨晚遇到一位疑似強迫症的患者來就醫, 症狀是害怕糖,加了糖的東西都會不敢碰,碰到之後會洗手洗很久。 而且也有失眠的困擾。 長期在南部某有名自費診所就診5年。 因為距離太遠,而且想試試看健保的服務,因此過來就診。...

 
 
 
心理治療與迷幻藥

最近有患者問我:「醫師,聽說迷幻藥物輔助心理治療很有效,這是真的嗎?」 其實近年來,關於迷幻藥物輔助心理治療(例如使用裸蓋菇素Psilocybin、搖頭丸(MDMA、LSD)或死藤水Ayahuasca)的研究越來越多,但這些研究中,對於「心理治療」部分如何進行,並沒有一致的...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