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情感障礙(SAD):當憂鬱與季節更迭相連
- 譚詠康醫師

- 2024年11月2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俗稱冬季憂鬱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憂鬱症,其症狀會隨著季節變化而出現和消退。在台灣,每年約有3-5%的人口受到影響,其中又以女性較為常見。
什麼是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是一種與季節變化相關的情緒障礙,最常見於秋冬季節。當日照時間縮短,天氣變得陰冷時,患者可能開始出現憂鬱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在春季來臨時自然緩解。
發病時序
症狀通常在秋季開始出現
冬季達到症狀高峰
春季開始緩解
夏季大多維持正常心情
主要症狀表現
情緒症狀
持續的憂鬱心情
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
容易感到煩躁和焦慮
自我價值感降低
感到絕望和無助
生理症狀
睡眠過度(嗜睡)
食慾增加,特別是渴望碳水化合物
體重增加
疲勞感和精力不足
四肢沉重感
社交症狀
社交退縮
人際關係疏離
工作或學業表現下降
注意力難以集中
對人事物提不起興趣
發病原因
生理機制
日照減少影響生理時鐘
褪黑激素分泌失調
血清素水平下降
維生素D缺乏
生理節律改變
危險因素
居住在高緯度地區
室內活動時間過長
有憂鬱症家族史
年齡在18-30歲之間
本身有情緒障礙病史
診斷標準
要診斷為季節性情感障礙,需符合以下條件:
符合重度憂鬱發作的診斷標準
症狀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
連續兩年以上在相同季節出現
非季節性憂鬱發作的次數較少
症狀對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治療方式
光照治療
使用特製的光照治療燈
每天進行20-30分鐘
建議在早晨進行
光照強度通常為10,000勒克斯
需要醫師指導使用方式
藥物治療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s)
建議在症狀出現前開始服用
可能需要調整劑量
須遵醫囑規律服用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BT)
人際關係治療
放鬆技巧訓練
壓力管理
正念練習
預防與自我照顧
生活作息調整
保持規律作息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適度運動
維持健康飲食
加強社交互動
環境調整
增加室內亮度
善用自然光
保持室內溫暖
營造舒適環境
減少光害干擾
飲食建議
均衡攝取營養
適量補充維生素D
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
避免過度飲酒
限制咖啡因攝入
何時需要就醫?
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
症狀持續超過兩週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出現自傷想法
症狀逐漸加重
自我調適無效
給家屬的建議
如何提供支持
了解疾病特性
保持耐心和同理心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陪伴參與戶外活動
協助維持正常作息
注意事項
避免批評或責備
重視情緒表達
保持適度關心
尊重個人空間
建立支持網絡
結語
季節性情感障礙雖然會隨著季節變化而反覆出現,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和自我照顧,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重要的是要及早認識到症狀,並尋求專業協助。
記住,這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不要因為症狀是季節性的就忽視它的嚴重性。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配合生活作息的調整,大多數患者都能夠順利度過困難時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留言